
生活中常会发现这样一种人,在外老好人,对亲人却经常很不耐烦,乱发脾气。
是什么样原因让我们对亲人经常缺乏耐烦心呢?
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心理治疗师唐可认为,一般而言我们回家不耐烦的深层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在外扮好人,讨好他人。努力演好人是因为在外需要这样的人设。因你暂时还不够强大,还难以持续表里如一地做人,但如果表现得太LOW呢,又容易处于劣势被出局,所以只得先打好人牌。
好人牌有利有弊。它的确可以帮你快速适应环境,暂时获得加分和好人缘,但如果用力太猛它就会象面具长在脸上扯不下来,消耗你的能量,令人身心交瘁。
此时的无助很容易变成愤怒。当无助的你回到家,能量快要耗光,急需充电。如果此时刚好不识趣的家人想要情感链接,缠着你说话,会瞬间激发你的无名火。渴望泄洪的你正好把情绪宣泄到一个更安全的容器里(家人)而不必担心被报复和惩罚。
也许正因为在外演好人,回家才要补偿当好人的透支感,就成了恶人。
你下意识懂得亲人是安全的。骂一个外人,对方至少会离开你,但迁怒于亲人,他们从小看着你长大,血浓于水,无论多受伤最终还是会包容你。压力释放到家人身上,就变成了不耐烦和脾气大,亲人成了你过度伪装的替罪羊。这样做虽然会内疚但情绪成本相对较低,能接受。
另外,扭曲的家庭模式也令人疲惫,容易发火。
那么该如何调整呢?唐医生首先建议小伙伴尝试信任环境,区分不同的需求。
建议:试着真正去了解身边人,观察他们遇事的反应,与内心的想象进行比较,最终再修正自己的假设。
尝试区分不同的请求:如果对方面临真正的应急事件和不可抗局面,作为队友理应伸出援手,助一臂之力。但如果是同事没尽到责任,吃定你是滥好人,反复让你帮他,你打心眼里反感这么做,可以告诉对方下不为例,你的时间其实是有自己的安排的。
观察拒绝后你们的关系发生的变化:如果对方变脸正好证明你自我委屈换来的人脉并无价值,理应拉黑。相反如果对方从此学会尊重你的边界,关系一如既往没太大改变,反而证明了温和而真实的态度更给人真实感,会帮你找到真正的朋友。
其次,学会退后一步,观察心中暗自为别人预设的角色,唐医生最后建议小伙伴尝试转换关注点,理解父母的价值,为身边人重新定位。也许你对亲人的抱怨不是没获得想要的物质和人脉,而是无力时想要支撑却没被理解,父母没提供积极的情绪价值,缺乏稳定的家境等等。也许从父母没给到什么变成关注他们给了什么,感受就会不一样。
试着为身边人重新定位:外人既非敌人亦非圣贤,以礼相待,不迎不拒,和而不同(此为社交原则)。承认亲人的价值,体谅他们的脆弱,血浓于水,不嫌弃不任性,学会感恩和包容。让内心的一小步,成为迈向幸福感的一大步。
(本文参考公众号催眠师聂飞,一并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