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天府国际脑科学大会的学术环节围绕脑科学时代下精神医学、脑机制研究与抑郁障碍、脑机制研究与精神创伤相关障碍、脑机制研究与精神疾病诊治四大主题,全面展示我国脑科学与精神医学近年来融合的研究成果,为广大脑科学研究者和精神卫生工作者提供更好的相互交流借鉴的平台,共同促进学科的发展。

在脑科学时代下的精神医学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陆林院士阐述了睡眠医学研究新进展。陆林院士指出睡眠障碍发病率日益升高,睡眠呼吸障碍与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和抑郁有显著相关,并介绍了国内外睡眠医学的最新进展,分享了睡眠领域的最新研究和临床实践指南,为从事基础医学、神经科学、睡眠医学的临床和科研工作者带来了一场精神盛宴,促进了学科的交叉合作与交流。

素有“全球前 2% 顶尖科学家”之称的电子科技大学Keith Kendrick教授探讨了抑郁症的新疗法和新进展,目前,在精神疾病的治疗手段上仍然沿用上世纪50年代的药物,相比之下,心脏病的治疗手段却是以前的5倍。Keith Kendrick教授介绍了目前主要的治疗策略包括:针对不同递质系统的靶向药物,行为干预,神经调节。其中神经调节包括电休克、深度脑刺激、经颅磁刺激、经颅电刺激、迷走神经刺激,电休克目前具有较好的干预效果。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李涛教授针对遗传学技术在精神疾病临床研究中的应用进行展望,她指出,精神疾病是多基因疾病,目前还远没有发现所有的风险突变。风险突变种类多,频率变化大,罕见突变、结构变异的研究仍有很大空间,不同精神疾病有较高的遗传相关性,跨疾病的研究可能有新的发现。大样本GWAS结果是宝贵的公共资源,二次挖掘有助于加深对疾病的理解,表型异质性是一大挑战,内表型的应用有助于解决问题。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张伟教授重点阐述了大数据AI与精神心理学科发展趋势,并介绍了预测干预医学的内涵,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如医学大数据、多组学大数据、器官与系统医学、系统生物学、微生物组学、环境科学、人类学和社会科学等,对个体疾病发生进行精准,采取精准、可重复的积极干预方法,延缓或阻止疾病或并发症发生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