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四”有话说| 一封感谢信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01日 浏览:

《一封感谢信》

       收到这封感谢信时,让我想起在病房第一次看见她的时候。
       她叫小彤(化名),一个17岁的小女孩,因情绪障碍入住心身医学中心,爸爸和妈妈都强烈要求同时留陪,但因为疫情的原因只能有一个陪护,最后决定妈妈留下来。自打小彤住院以来,我们每次去病房都会发现妈妈无微不至地照顾小彤,“乖,喝口水”“嗯,你真棒”这样的话语时常被我们听到,感觉小彤真是一个被妈妈宠着的幸福小女孩。
 
 
       今天接班时,一走进病房就发现气氛不对,妈妈低着头沉默不语,小彤则躺在床上头转向一侧默默流泪,好像是妈妈惹她不开心了。接班后,我忙完手里的工作便来到小彤的病房,发现正好妈妈不在,而她正一个人落寞地躺在床上发呆。
       “小彤,国庆快乐!”小彤使劲对我挤出了微笑。我继续说到:“小彤,早上我来接班的时候发现你好像不太开心,是发生什么事儿了吗?”
       “没有,看你们工作也很忙,快去忙吧。”小彤敷衍的回答到。
       我心里在想,难道这次我的叙事护理还没有开始就要宣告失败了吗?我还是不想放弃,想了想,又继续对小彤说:“小彤,我知道你因为选择兴趣班的事情和妈妈吵架了,心里不是滋味儿,心里一定很委屈吧?小彤听我这么一说,又哭了起来。说:“哥哥,你说的太对了,这都被你看出来了,我想到这个心里就难受。今天早上,妈妈让我喝点儿小米粥,我没有胃口,妈妈哄了我半天,我也不想喝,气的妈妈对我说不喝你就饿着吧,我是伺候不了你了。”
       “小彤,要是让你给现在这个心情起个名字。你打算叫啥呢?”
       “我就叫它委屈吧。我感觉身体和精神都觉得委屈。”
       “小彤,能给我说说你身体为啥觉得委屈呢?”
       “每天吃那么多药,吃了药就没胃口,不想吃饭也不想动,这个时候就会和妈妈吵架,说我不吃饭又懒。
       我接着问:“那精神上呢?”
       “我身体都这么难受了,妈妈还这么说我,她肯定是嫌弃我了。”说着小彤又难过地抽泣起来。
       “小彤,我先给你说说身体上的,服药之后会有个过程,很多人刚开始调整药物都会有感觉疲乏等症状,只有餐后吃药可能不适会轻一点,所以妈妈才会让你吃药前吃饭,让你起床活动,可以增加新陈代谢,这样药物副反应会减轻。那你说的精神上呢,你用嫌弃这个词儿肯定是严重了。从你住院以来,妈妈对你什么样我们都羡慕的不得了,平日里妈妈对你有耐心,就像哄小朋友一样去哄你,你前段时间出现药物副反应,妈妈肯定是从心里着急看你不吃饭,才对你说了气话,小彤,你想想是不是这么一回事儿?”
       “哥哥,不瞒你说,妈妈这辈子对我是真的好,我想要的东西,她省吃俭用都会满足我,就是她这么惯着我,才导致我现在还跟个小女孩儿一样这么任性。哥哥,你说的对,这次是我不对。我想快点儿好起来还不好好吃饭,哪有这样的好事儿。真是太感谢你了。”
 
 
        说着说着,妈妈端了一碗热乎的面条进来说:“小米粥不愿意喝,面条怎么样?”小彤说:“我吃,再给我加个鸡蛋。”妈妈还以为自己耳朵听错了,一脸的惊讶,再次确认一遍问到:“你说加啥?”小彤说:“你没听错,鸡蛋,我要补充营养。”妈妈高兴的对着小彤竖了个大拇指,说:“你太棒了!”我也说到:“小彤你真棒。”,妈妈乐呵呵地说:“习惯了,小彤就喜欢我每天为她忙活围着她转。”说完小彤笑了,妈妈和我也笑了。
        我觉得叙事护理就是用心去倾听每一位患者,用真心去对待他们,体会他们在某个时刻独特的感受和需要,与他们进行坦诚的沟通。
 
 
        很快一个月过去了,今天是小彤出院的日子,她找到我,对我说:“哥哥,这副莫奈的日出送给你,希望你以后的生活和工作都充满阳光和朝气,我也会让自己的生活像我的名字一样充满阳光的。”看到小彤在我们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慢慢变得阳光起来,也让我感受到了这份职业的价值。
 
       作为一名新入职的心身医学中心护理人员,这里的工作跟以前相比,区别还是很多的。患者心情的低落、内心的烦躁、还有对自我的否定,让我不知道如何与患者沟通,也不知道如何能够帮助患者,偶尔会有深深的挫败感与无力感。初次接触叙事护理的我虽然内心忐忑,但也有一点激动,把叙事当中与病人沟通的桥梁,却又不知道该如何开始,通过不断的询问其他老师,得到的一些概括性答案依然让我似懂非懂。之后的工作中,我勇敢地尝试着书中的方法,在与患者叙事的过程中,也发现了更多不一样的故事,每一次患者讲出自己的故事时,就是对我有了一份信任,也是对我抱着一份希望,而我更不能辜负这一份信任。我愿意穿上这一身白衣,成为患者的倾听者,为患者在与疾病抗争时带去一点希望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