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药学联合会将每年的9月25日定为“世界药师日”,旨在通过药师力量改善用药方案和减少用药错误,以保护患者安全,保证药物有效。
精神疾病患者由于疾病的特殊性,在居家治疗过程中,家属需要对患者用药的全过程进行积极监护。今天,市四医院药剂部副主任、主管药师李丽为您讲解精神药品的安全用药常识。
精神药品的安全管理和存放
1.拿药时仔细核对。对药品的安全管理从取药窗口就开始了,当药师将药品发到您手中时,当场就要仔细核对药品有没有拿错。如果发现多拿、少拿、错拿等情况,要马上跟药师核实。
2.对药品进行整理和分类。药品拿回家后先整理一下,整理药品的目的一是再次核对药品的品种及数量,二是对药品进行简单的分类。对新增的药品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品的作用、禁忌证、不良反应等。
3.药品包装做好标注。存放药品时应与家中常备药品分开放置,避免误服。在药品包装上做好标注,明确服药频次和数量,并使患者知晓。老年患者自行服药容易出现漏服或多服现象,最好由家人照顾其服药。
4.精神药品需要特殊管理。精神药品包括第一类和第二类精神药品,包装盒有下图所示标志。精神药品具有明显的两重性,一方面有很强的镇静等作用,是临床诊疗必不可少的药品;另一方面不规范地连续使用易产生依赖性,若流入非法渠道则会造成严重社会危害甚至违法犯罪,因此该类药品需要特殊管理。第一类精神药品有哌甲酯缓释片等,第二类精神药品有艾司唑仑、阿普唑仑、氯硝西泮、地西泮、唑吡坦等。这类药品居家存放最好由家属单独保管,如有条件可黏贴特殊标识达到警示作用,防止随意丢弃或遗失。
精神药品包装盒标志
5.开零药品(即受用量所限,不能整盒或整瓶取回的药品,药师会用口服药袋或原包装的空瓶进行分装,并标注清楚药品信息)应保管好分装药品袋或包装盒,以便查阅药品信息。
6.药品存放地点应干燥通风,避免阳光直射,无特殊储存要求的情况下,温度在25℃左右为宜。
精神药品的安全服用
1.前面提到的精神药品中,常用的是第二类精神药品,就是大家常说的“安眠药”,该类药物超量服用可能导致嗜睡甚至呼吸抑制,长期超量服用可能产生药物依赖。因此,遵医嘱服用很重要,要做到不多服、不误服。
2.使用药品前应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如存在说明书所述的禁忌证,应及时跟医生联系,以便调整用药方案。
4.服用丙戊酸钠、丙戊酸镁、碳酸锂等药物的患者,因为该类药品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即药物在血液中的最低治疗浓度和最低中毒浓度之间的范围,也叫治疗窗)较窄,如果低于有效血药浓度,达不到治疗效果,如果超过有效血药浓度,则有药物中毒的风险。所以,在出现以下情况时需要进行药物浓度检测:疗效不佳、明显不良反应、合并用药、特殊人群用药。
患者服药不合作时,家属要耐心引导,积极给予关注和情感支持,协助患者安全用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