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致心肌发生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坏死,而使心脏功能受损的一种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近年来,我国急性心梗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目前,其已成为对生命最具威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11月20日是“中国心梗救治日”。今天,市四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宋丽为您讲解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与预防。
11月20日是“中国心梗救治日”。今天,市四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宋丽为您讲解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与预防。

急性心肌梗死的预警信号
先兆症状:有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前数日可能出现:胸部不适(胸闷、胸痛、心前区不适、胸部紧缩感)、心悸、气促、乏力、心绞痛加重、呼吸困难等症状。如出现此类症状需引起重视,及时就医。
典型症状:出现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样疼痛,通常超过10至20 分钟,休息及含服硝酸甘油不能完全缓解,可伴有烦躁不安、大汗、濒死感、乏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面色苍白等症状。
非典型症状:左上臂痛、下颌痛、颈部痛、背痛、肩痛、嗓子痛、牙痛、腹痛等。如果活动时上述部位疼痛加重,需要警惕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
典型症状:出现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样疼痛,通常超过10至20 分钟,休息及含服硝酸甘油不能完全缓解,可伴有烦躁不安、大汗、濒死感、乏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面色苍白等症状。
非典型症状:左上臂痛、下颌痛、颈部痛、背痛、肩痛、嗓子痛、牙痛、腹痛等。如果活动时上述部位疼痛加重,需要警惕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
心肌细胞的缺血耐受性差,缺血数分钟后心肌细胞就开始死亡,且心肌细胞坏死不可逆,如果不能及时恢复心肌供血,会造成严重后果。如果能在120分钟内打通堵塞血管,绝大部分心肌可免于坏死。因此,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很重要。
1.如果心梗发作时身边无其他人陪同,可以先进行自救:
拨打“120”急救电话,告知接线员准确位置,说明自己可能是急性心梗发作。
保持房间门开放状态,以便急救人员到达后能够顺利进入房间。
在最靠近门的合适位置平卧休息,保证急救人员到达后能够第一时间找到自己。
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有条件者可口服阿司匹林。
保持冷静,尽量减少活动,耐心等待。
2.如果身边有人突发心梗,可以进行以下急救措施:
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
如果患者意识清楚,使其平卧休息,安抚其焦虑和紧张情绪。
如患者出现意识丧失,立即让患者保持平卧,可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或根据情况尽快行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电除颤。
拨打“120”急救电话,告知接线员准确位置,说明自己可能是急性心梗发作。
保持房间门开放状态,以便急救人员到达后能够顺利进入房间。
在最靠近门的合适位置平卧休息,保证急救人员到达后能够第一时间找到自己。
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有条件者可口服阿司匹林。
保持冷静,尽量减少活动,耐心等待。
2.如果身边有人突发心梗,可以进行以下急救措施:
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
如果患者意识清楚,使其平卧休息,安抚其焦虑和紧张情绪。
如患者出现意识丧失,立即让患者保持平卧,可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或根据情况尽快行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电除颤。
心梗后心脏康复能做什么?
心梗后需要进行心脏康复,减少再发猝死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1.规律服药:在医生指导下规律服药,减少复发及再发风险,促进心脏功能恢复。规律服用降糖、降压、降脂药物,控制好血糖、血压、血脂等高危因素。
2.注意饮食营养:每餐8分饱,避免睡前3h内进食。保持食物多样化,保证蔬菜水果、谷类、动物蛋白摄入量。每日食用油摄入量小于25g,每天食盐摄入量小于6g,每日饮水量至少1200 ml。增加钾盐摄入,多食用坚果、豆类、海带、木耳等含钾多的食物。
1.规律服药:在医生指导下规律服药,减少复发及再发风险,促进心脏功能恢复。规律服用降糖、降压、降脂药物,控制好血糖、血压、血脂等高危因素。
2.注意饮食营养:每餐8分饱,避免睡前3h内进食。保持食物多样化,保证蔬菜水果、谷类、动物蛋白摄入量。每日食用油摄入量小于25g,每天食盐摄入量小于6g,每日饮水量至少1200 ml。增加钾盐摄入,多食用坚果、豆类、海带、木耳等含钾多的食物。

3.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心态。
4.戒烟戒酒:对于心肌梗死患者,应坚决戒烟,并避免吸入二手烟。同时,心肌梗死患者应彻底戒酒。
4.戒烟戒酒:对于心肌梗死患者,应坚决戒烟,并避免吸入二手烟。同时,心肌梗死患者应彻底戒酒。

5.坚持运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完成3至6个月的心脏康复程序后,应长期坚持适当强度的有氧运动。可参考以下图片,进行适当运动。

作者简介

宋丽,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从事内科临床工作5年。擅长内科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尤其是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心脏瓣膜病等心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危急重症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