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至18日是2024年全民营养周,主题为:奶豆添营养,少油更健康。2024年全民营养周旨在倡导减油、增豆、加奶理念,引导居民合理搭配日常膳食,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奶类和豆类食物是优质蛋白质、钙和B族维生素的良好来源,我国居民奶类、豆类摄入水平较低,为提高居民膳食质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提倡居民增加奶类、豆类的摄入。
奶类的营养价值
奶类营养成分齐全,组成比例适宜,容易消化吸收,不仅是满足婴儿生长发育需要的主要食物,也是老弱病群体理想的营养食品。
牛奶是最普遍食用的奶类,含有酪蛋白、乳清蛋白和乳球蛋白。牛奶是钙的最佳来源,其比钙片更容易吸收利用,且不容易形成结石。此外,牛奶中还含有较多的维生素A、维生素B2,市售牛奶中通常还添加了维生素D。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建议,6至17岁儿童青少年、成人及老年人应每天饮奶300至500克,2至5岁儿童应每天饮奶350至500克。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数据显示,我国人均奶类消费量每天约40g,未达到膳食指南推荐摄入量。
豆类及豆制品的营业价值
豆类包括大豆类和杂豆类。
杂豆又叫淀粉豆,包括红豆、绿豆、芸豆、豌豆、鹰嘴豆、蚕豆等。
杂豆与全谷物相近,它们都保留了胚芽和谷皮/种皮,能提供更多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以及钾、镁等矿物质。
用杂豆和全谷物代替部分主食,餐后血糖反应比精米白面低。
大豆又分为黄、黑、青、褐和双色大豆,区别只是种皮颜色不同,营养差异不大,可以互相替代。
大豆主要提供优质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可代替部分肉类。
豆制品以大豆为原料,主要制品有豆浆、内酯豆腐、南/北豆腐、豆干、腐竹等。
豆制品在加工过程中,除去了大豆中的蛋白酶抑制剂、胀气因子、植酸等抗营养成分,使大豆蛋白的消化率增加,提高了大豆的营养价值。
用豆制品代替部分红肉,在提供优质蛋白的同时,可以降低饱和脂肪的摄入量,有益于心血管健康。
辟谣时间
1.中国人不适合喝牛奶?NO!
国内很多人喝了牛奶会出现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这主要是由于乳糖不耐受引起的。乳糖不耐受现象有地区差异,有数据统计显示,相较于欧洲地区的居民,亚洲地区和非洲地区居民乳糖不耐受现象更为常见。
乳糖不耐受并不意味着不适合喝牛奶,完全可以通过有效的策略摄入奶制品。毕竟奶制品营养价值丰富,是各年龄人群的理想食品,不能因噎废食。
以下是减轻乳糖不耐受症状的两种方法:
(1)可以采取渐进式暴露法,从小剂量开始饮用牛奶,通过少量多次、逐渐加量的方法,给肠道黏膜充足的时间恢复乳糖酶分泌,重新建立耐受;
(2)乳糖不耐受严重的人群,可以选择低乳糖或无乳糖的乳制品,比如零乳糖的酸奶和奶酪。
2.男性喝豆浆会女性化,女性喝豆浆会乳腺增生?NO!
这种说法的产生原因是大豆中含有天然的植物雌激素——大豆异黄酮。
但是必须明确的是,大豆异黄酮与人体自身的雌激素不完全相同。
一方面大豆异黄酮进入人体后会迅速代谢并通过尿液和粪便排出,不会像人体自身雌激素那样储存在脂肪组织中,影响较小。
另一方面相比人体自身的雌激素,大豆异黄酮的作用强度也只有人体雌激素的千分之一到百分之一。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显示,虽然大豆类食品是中国传统健康食品,但目前普遍摄入不足,连推荐摄入量25g都达不到。
所以,在正常情况下,食用大豆和豆制品是不会受到“大豆异黄酮”影响的。
另外,大豆在抗氧化、抗炎、抗癌、预防骨质疏松和心血管疾病方面有诸多好处,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是性价比很高的健康食品。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仅作为科普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参考资料:《医疗膳食学》《现代临床营养学》《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