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月下的心灵重塑,中秋文化与心理疗愈的交融探索——市四医院开展心理疗愈活动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14日 浏览:

      值此中秋来临之际,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在九江院区及营门口院区分别举办心理疗愈活动。副院长岳玉川参加活动并向医院的患者和家属送上诚挚的节日祝福,医院志愿者、紧密型医联体彭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医护及患者代表共同参与此次活动。

中秋文化与心理疗愈融合,帮助患者重塑心灵

       中秋节,作为中华儿女寄托无限情思的传统节日,以其浪漫、深情、富有人情味的氛围,象征着团圆、圆满与希望的主题。活动将中秋文化内涵与精神康复领域的治疗理念紧密结合,通过叙事疗法、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和团体疗法等现代心理治疗方法,帮助患者在文化氛围中探索自我、重塑心灵,增强面对未来的力量和希望。

月满中秋、心探“存在”

       中秋节的“圆月”,不仅象征着人生的圆满与幸福,同时也寄托着人们对未来无限可能的期待,而存在主义心理治疗正是探讨个人在面对人生的不确定性时,如何找到内在的意义。活动中设置了赏月、歌舞表演、共享美食等精彩环节,让患者在这一象征时刻思考自己的存在价值,通过月光下的艺术表达,感受生命的美好,感受他人的共情和支持,体验人与人之间的深刻联结。

中秋团圆,团体疗法贴近心灵

       团体疗法强调个体在团体中的互动,通过群体支持促进个人的精神康复。在“交换幸福”环节,患者和医护人员互赠月饼和祝福,通过分享和互动,构建一个互助的团体支持系统,强化患者的归属感和社会联结感。通过这一温暖的互动,患者们体验到了被接纳与包容的温暖,孤独感在欢声笑语中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心灵的贴近与情感的共鸣。

心灵舞台,心理剧绘制疗愈新篇章

       在活动中,心理剧《夜空中最亮的心》和《见字如面》精彩上演。心理剧的故事情境和情感表达帮助患者将内心的情感外化,引导患者重新理解和定义自己的人生事件,以一种崭新的、更加积极的视角面对过去的创伤或痛苦,使患者得以从内在构建新的生命意义,并重新获得掌控感。

       此次活动的举办是中秋传统文化与现代心理疗法的有机结合,为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的精神康复实践点亮了新的方向标。未来,医院将不断探索与深化以文化为基础的多元心理疗法,让患者体验更深层次的心理支持与情感联结,为患者的全面康复注入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