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大于选择?不,比不努力更可怕的是选错职业!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14日 浏览:

        有人把高考看作是人生的十字路口,决定着未来人生发展的方向。那么毫无疑问,选择一个合适的高考志愿,就是向未来递交的首份“入职申请书”,首选知名院校,985、211院校!”“选个好学校不如选个好专业,要选就选最吃香的专业!”
       “医学、师范类的专业稳定,就业率高!”
       “学医太累,还是选IT、金融类的专业,将来收入最高啊!”
       “喜欢哪个城市就选择那里的学校……”面对来自亲朋好友热情的推荐,面对数量庞大的院校和琳琅满目的专业,你是否更加迷惑和不知所措?所谓“千军万马过独木,摩肩接踵登华山”,好不容易过了高考大关的考验,没想到胜利的喜悦这么快就被填报志愿的焦虑所淹没。 
 
       有调查显示,近年来大学生职业与所学专业的相关度仅66%,超四成大学生在毕业三年内就会转换职业。换句话说,相当一部分同学在上大学时所就读的专业,与他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并不十分匹配。
人的爱好、习惯、特长、性格是多种多样、千差万别的,不同的人格特征适合不同的工作岗位。选择与自己人格相匹配的职业方向,无疑是锦上添花、如虎添翼,不仅能够少走弯路,更好地适应社会,而且往往能够在从事的专业领域如鱼得水,功成名就。
 
       那么什么是人格呢?它在职业规划中到底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
       人格是一个人心理特性的总和,也是各种心理特性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使他具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主要包括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两个方面。需要和动机体现了人格倾向性,是人格积极性的源泉;人格心理特征则构成了一个人心理面貌的独特性,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
       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条件,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即智力,是完成各种活动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特殊能力是指从事某种专业活动时表现出来的能力,如音乐能力、美术能力、数学能力等。所谓扬长避短,选择职业方向时必须考虑到能力这个重要因素。
       气质,是一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体现在人的情感和意志活动中,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脾气、秉性或性情。
       心理学家把典型的气质类型的外在表现分为四种: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胆汁质的人精力旺盛,但暴躁易怒;多血质的人活泼有余,耐心不足;黏液质的人平和认真,但缺乏激情;抑郁质的人敏锐机智,但多虑胆小。
 
       气质类型虽然没有好坏之分,然而在职业选择中,充分考虑自己的气质类型与从事工作的适宜性却十分必要。例如,多血质的人适合从事环境多变、需要迅速反应、交往繁多的工作,而那种单调的、需要持久耐心的工作对他们来说比较困难;黏液质的人则刚好相反。如果一个人的气质类型刚好与职业要求相匹配,他会感到得心应手,否则便只能徒增烦恼,降低效率。
       性格,是一个人在对显示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性格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既是稳定的,也是可塑的。有人关心他人、正直诚恳、认真负责,有人却损人利己、懒惰挥霍、不负责任;有人独立自主、理想远大、果断勇敢,有人却随波逐流、固执己见、怯懦任性;有人积极乐观、情绪稳定,有人却悲观消极、情绪波动……这些都是不同性格特征的呈现。积极良好的性格特征有助于在工作中更好地承担社会角色,而消极懈怠的性格特征则会成为职业前景的绊脚石。
 
       科学家们经过不断探索,总结出了多种人格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其中艾森克的人格结构维度理论就非常有影响力。他用内外倾和神经质这两个维度作为坐标轴构建的图形中,涵盖了各种人格特质。有趣的是,这四种类型恰好和四种气质类型相吻合(如图1所示)。当然,如果要获得更准确、科学的结论,建议到正规专业机构进行更专业的心理测评。
图1 艾森克的人格类型维度
       由此看来,尽管现代社会职业种类纷繁多样,职业选择林林总总,一个人的人格特点在职业规划中发挥的作用却不容忽视,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人格决定了职业生涯的成败。
 
       那么,如何根据人格特点来选择正确的职业方向呢?
 
       首先,科学评估,正确认识自我。自我评估主要包括对个人需求、能力、性格、气质等方面全面分析,总结自身的性格类型和主要优缺点。职业规划中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自我评估。培养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对自身人格特征进行客观、科学地分析,是进行职业规划的前提。如果想更准确、科学地了解和认识自己,您可以选择到成都市心理健康中心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等专业测评。
       第二,积极探索,确定职业定位。在充分认识自我的基础上,结合兴趣、爱好、价值取向,对自己的知识、技能、经验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结合环境分析,探索出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定位。也可以借助一些专业的评估工具作为职业选择的参考,例如霍兰德人格与职业兴趣测试、MBTI职业人格测试等。
       第三,完善人格,不断优化调整。人的职业生涯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其间必然会出现人格与职业不能完美匹配的情况。不断完善自我,培养情绪稳定、积极开放、坦率乐观的健康人格,主动进行人格与职业契合程度的优化和调整,才能更加有利于自身发展。
       职业既是人们谋生的手段,也是人们为社会贡献、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无论是高考后的志愿填报,还是将来的择业,了解自己,完善自己,实现人格与职业的高度匹配,才能发挥最大潜能,增强工作满意度,降低职业倦怠感,更好地体现自我价值。
视频在这里
 
心理专家:王飞燕
       个人简介: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级心理治疗师,法医精神病学鉴定人,成都市长期照护(失智)保险评估专家,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专业擅长:擅长抑郁障碍、焦虑障碍、睡眠障碍,以及各类重性精神障碍的诊治。
       主要履历:从事精神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十余年,承担或参与多项省级、市级科研课题,在各级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